10月7日,樂陵市萬畝棗林一派豐收景象,朱集鎮后朱村棗農正在晾曬收獲的小棗。近年來,該市加大棗樹種質資源保護力度,依托省級種質資源庫(園藝場)、國家棗樹良種基地等,改良老樹種、培育新品種,同時進一步提升種植機械化水平,完善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提高小棗品質。目前,樂陵市擁有10.6萬畝棗樹核心種植區和2.6萬畝千年棗林風景區,年產小棗9000萬公斤、產值達35.2億元。
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賈鵬 崔昕 攝
10月7日,樂陵市萬畝棗林一派豐收景象,朱集鎮后朱村棗農正在晾曬收獲的小棗。近年來,該市加大棗樹種質資源保護力度,依托省級種質資源庫(園藝場)、國家棗樹良種基地等,改良老樹種、培育新品種,同時進一步提升種植機械化水平,完善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提高小棗品質。目前,樂陵市擁有10.6萬畝棗樹核心種植區和2.6萬畝千年棗林風景區,年產小棗9000萬公斤、產值達35.2億元。
記者 王志偉 通訊員 賈鵬 崔昕 攝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③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